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8的文章

絲路的終點 Koza Han & The Silk Bazaar 

圖片
之前介紹過伊斯坦堡有頂大市集的 hans(古代類似驛站的地方),今天要介紹一個更有名的,但不是在伊斯坦堡,而是在距離伊斯坦堡不遠的古城 Bursa(布爾薩). 那天傍晚,在 Bursa 市區晃了一下,路過了很多大商場及百貨公司,但我對那些都沒興趣,反而是菜市場或老市集比較吸引我.來 Bursa 前我就先做過功課,知道這裡的古市集裡有個很有名的 Koza Han,所以怎麼樣都要把它找出來. 在市集裡繞ㄚ繞的,好不容易問到了明確地點,一踏進高高的拱門,真的是一大驚喜ㄚ,這個 Koza Han 比我想像的要更美更有氣質多了. 一眼看過去,就可以清楚看到這個 Koza Han 比起伊斯坦堡有頂大市集裡的任何 hans 都要有人氣多了,而且也大得多. 我一面讚嘆,一面拍照拍個不停,雖然那時是冬天,所有的樹都一片光禿禿的,太陽也快下山,感覺有點暗,但還是不減這個地方的美,反而讓人可以更清楚看到四周古老又古典的建築物.數百年的風華似乎就凝結在這個不大不小的中庭裡. 這個 Koza Han 從一九五零年代開始建造,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歷史.在當時,這個地方可是蠶繭集散地,所以也就是為什麼為什麼這個地方叫做 Koza Han,(Koza 在土文就是 cocoon「蠶繭」的意思),只可惜我當時根本就不知道這個名字的意思,不然隔天不會又到處忙著找 Silk Bazaar(絲市). Koza Han 上下共兩層樓,典型的鄂圖曼土耳其建築,總共有大約一百多間房間,現在都已經是各式商店和餐廳所在,偌大的中庭擺滿了各家餐廳茶館的桌椅,很多人就坐在中庭喝茶聊天,熱鬧得不得了.土耳其有個好處是,即使這些廣場再有名,坐在裡面喝茶吃東西都不至於讓你破產,頂多稍微比外面貴一點點;不像歐洲某些著名景點(例如威尼斯的聖馬可廣場),坐下來喝杯飲料點個東西吃可能就會讓你破費幾十塊美金或甚至上百塊(氣氛費都加在裡面了). 現在這個有幾百年歷史的 Koza Han 看起來維護得很好,沒有任何衰敗頹圮的樣子,但其實這也是歷經多次整修後的結果. 在中庭的正中央有個八角型的水塔和水池,上面還有個超迷你的清真寺,我爬上大理石階梯去看了一下,發現可愛是很可愛,但真的迷你到大概一次最多大概只能容納一二十人吧. 聽說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曾在二零零八年到此一遊,陪著她的是當時的

土男的多毛人生 Traditional Turkish Barber Shops

圖片
土耳其男人別的可能沒有,但毛髮絕對沒比任何人少,所以走在土耳其大街小巷,沒幾步路就可以看到一家 Berber(理髮廳/理容院).說是理髮廳但其實通常理髮反而不是重點,土男上理髮廳去刮鬍子的機率比去理髮的機率高很多. 台灣男人一般上理髮廳應該就是理髮,很少兼刮鬍子的,高級理容院好像有,但好像都會提供一些其他有的沒有的特殊服務(我是沒去過啦,但社會新聞上都是這麼說的,有去過的人可以分享一下經驗),我基本上沒在台灣看過什麼理髮廳是有兼刮鬍的(之前只看新聞說有個外國人跑到東部開了一家刮鬍廳),所以在土耳其看到這麼多理髮/刮鬍廳,說什麼我都想進去一探究竟. 但我畢竟沒鬍子可刮,總不能沒事就跑進去參觀,可能會嚇壞一堆男人. 所以只好每次趁朋友去刮鬍子時,順便跟著進去湊熱鬧兼拍照,他們通常只會當我是個奇怪的外國人也不會特別說什麼(反正說了我也聽不懂),因為聽說一般土耳其女人是根本不會到這些男士理髮廳的(一般女人大概也不會想去吧). 幾次下來,我大概也對土男的傳統刮鬍文化略知一二了. 基本上,理髮就不用特別提了(只要有頭髮去過理髮廳的都懂),但土耳其男人大概十七八歲開始長鬍子後就會上理髮廳刮鬍子了. 我問土男,為什麼你們不在家自己刮,不是比較省錢?他說,有些人會在家刮ㄚ,但還是去理髮廳刮比較舒服,刮得比較乾淨,服務也比較多,因此大部分土男大概每隔一兩個禮拜就得上理髮廳一次(不過這可能得因人毛髮成長速度而異),所以難怪土耳其理髮廳都不用怕沒生意,在台灣開這種店大概沒幾天就倒了,因為台灣男人好像天生臉上就沒那麼多毛(至少比起土男要少得多了.是這樣嗎??),從小到大,也從沒看到老爸老弟臉上有幾根鬍子可刮,更不用說還要上理髮廳去給人刮了. 但土男真的是天生毛髮濃密,所以這種生意也真的是穩賺不賠.但除了是一樁好生意,更重要的是土耳其的理髮/刮鬍文化已經成為一種特殊的傳統文化(不曉得是否有人拿這個去申請世界無形遺產?),所以男人(或有鬍子的都行啦),到土耳其一定要去體驗一下這種上至王公貴族,下至百姓庶民都可以輕易體驗到的高貴不貴的特殊土耳其文化. 這些土耳其男士理髮廳跟台灣一般家庭理髮廳長得其實有點像,簡單的幾張椅子,幾個洗手台(洗臉台)就搞定了,時髦一點的就會用特別鮮艷的顏色來裝飾.比較特別的是在台灣洗髮通常是躺下/躺平洗,但是這裏洗髮都

歷史的傷痕 Çanakkale & Gallipoli

圖片
只要跟土人說今天是三月十八日.他們馬上就會說這一句 Çanakkale geçilmez(Canakkale is impassable. 「Canakkale 是無法攻陷的」) . 對土人來說,三月十八日是別具歷史意義的日子. 今天,土耳其 總統和高官 在慶祝 Çanakkale 大橋開通,今天(三月十八)同時也是  Canakkale 戰役勝利一百零七年紀念 . 這座名為 " 1915 Canakkale Bridge"的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懸吊式大橋.由五千多個工人和七百多架各式工程工具共同完成首次在達達尼爾海峽上連通亞洲和歐洲大陸的壯舉.   大橋的顏色,建築樣式和各種設計都內含特殊象徵及紀念意義(有興趣的人可以閱讀原文). 最重要的是 2,023公尺長的半懸吊式大橋象徵土耳其建國一百年,而318公尺長的鋼塔(世界最高)結構紀念的是一九一五年三月十八日的 Canakkale 大戰勝利,紅白顏色當然就是土耳其國旗的顏色. 那到底   Çanakkale 戰役 是一場什麼樣的戰役呢? 在1915年三月十八日,鄂圖曼戰士打敗了想要經由達達尼爾海峽進軍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攻下伊斯坦堡的英法七國聯軍,而這場打了八九個月的戰爭稱為加里波利 Gallipoli 之戰(也稱達達尼爾戰役 Dardanelles Campaign),參戰的聯軍大約有五十萬人,土耳其這邊大概也有近二十五萬人,最後聯軍戰死五萬多人, 土耳其方面也有六萬五千人左右陣亡(不過這些數字眾說紛紜,各家說法都不盡相同). 對土耳其來說,這場戰役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定義了土耳其在歷史上的地位,為了防禦祖國,他們付出了很大代價,最後也勝利了,而在八年後,當年領導這場戰役有功的 凱末爾 Mustafa Kemal Atatürk 成了 土耳其國父,並宣布了土耳其共和國的誕生. 小時候在台灣讀歷史根本沒讀過加里波利 Gallipoli 之戰,也對土耳其在一次世界大戰中扮演的角色一無所知,所以當土人口沫橫飛的在談論土耳其軍隊多驍勇善戰之類的,我完全無法理解也沒法插上嘴. 後來去看了一部影片,是澳洲男星羅素克洛執導的 The Water Diviner (伊斯坦堡救援),講的就是加里波利 Gallipoli 之戰,不過是從澳洲參戰者的角度來闡述這個故事--一個澳洲父親遠渡重洋到土

吞雲吐霧笑談人生 Nargile (土耳其水煙 Turkish water pipes)

圖片
從小我就聽過水煙,但從來沒見過真的水煙,因為以前對水煙的印象全來自書本裡面,只知道在中東某些國家,有吸水煙的傳統,但在台灣長大的我們,卻連見也沒見過這樣的東西,總覺得是超級古老的東西,現在大概不流行了. 記得多年前在埃及有印象看過,但只是驚鴻一瞥,沒機會多接觸,後來發現土耳其水煙其實依然相當普遍,大喜,決定有機會一定要去試試. 那是幾年前第一次到土耳其,我跟兩個朋在 Kas 的街上閒晃著,剛好看到旁邊有一家水煙店,有架高的台子,有舒服的墊子,感覺氣氛不錯,我們就決定進去瞧瞧了. 我們到櫃台跟服務人員說我們要試試水煙,他卻問我們要什麼口味. ㄟ???我們不是要點飲料啊?! 後知後覺的我們這才發現原來這些水煙用的菸草都是調味過的,有各種水果花草口味.蘋果口味聽說是最經典的,但也有草莓,香蕉,水蜜桃,薄荷等,甚至還有巧克力或咖啡味的,應有盡有,任君選擇. 選好了口味,服務人員就提了一籃木炭往外走,我們就跟著他走. 他把水煙管放在地上,遞給我們每個人一個塑膠煙嘴 (sipsi),然後把菸草放在小盤子上,然後放上火熱的木炭.木炭要是燒完了,他也會隨時來檢查並補上木炭. 水煙在土耳其文叫 Nargile,(有時也被稱為是 hookah 或 hubble-bubble). 從網路上弄來的圖片可以看到,水煙座基本上有四個部分: 一.gövde – 主煙座,也就是最下面裝水的玻璃瓶子(以前我都很懷疑幹嘛要有水,後來才知道水可以讓煙過濾和冷卻下來,也能讓煙比較有水氣,吸起來比較舒服,也是啦,直接吸熱煙可能比烤肉時被煙薰還難過,也會更傷身) 二.marpuç – 彈性管子,連接盤子和吸管 三.ağizlık or sipsi – 可拆式煙嘴 四.lüle – 裝菸草的小盤子 我們當然完全不懂那些,只是興致盎然地看著服務人員幫我們搞定一切,然後等我們坐定之後,把煙嘴放在管子上,就可以開始抽了. 用力吸了一大口後,可以感覺到有煙草味,也有蘋果味,但除此之外,實在很難形容有什麼特別感覺,感覺就跟抽煙有點像,只是要花費比較大的力氣吸那麼一口吧. 我們幾個人輪流抽一管,其實這也是很正常的,這就是為什麼每個人會拿到一個煙嘴,完全是衛生考量.聽說古代的水煙更危險,因為沒有完全過濾的煙和共吸的做法對健康有很大的危害.近代的水煙的構造

世界末日和浪漫小山城 Sirince

圖片
土耳其最有名的古城之一大概就是北部的番紅花城(Safranbolu)了,但很多人不知道在土耳其南部也有個縮小版的番紅花城叫 Sirince ,如果沒時間到北部的番紅花城去的人,去這個小番紅花城看看也是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已經到附近著名古蹟 Ephesus (以弗所)參觀的人,更應該撥個空去看看這個小城,因為它距離 Ephesus 所在的小鎮  Selçuk  只有八公里路程. 從  Selçuk  坐小巴就可以到 Sirince,雖然不遠,但有大部分都是山路,當小巴一開上山路後就有許多崎嶇顛簸了,有些地方甚至還是泥土路,車子開過還會煙塵滿天飛,難怪這個小山城只有六百個左右的居民,真的是地處偏遠ㄚ. 不過也許就是這樣才能保有這個小山城原始的特色. 傳說 Sirince 最早以前是由已經獲得自由的希臘奴隸移居到此建立的,因為不想讓人追蹤到他們,就把這個地方取名 Çirkince (土文是「醜陋的」的意思,也就是英文的 Ugly );不過有另一說是以前住在這裡的人不想要人家來跟他分享這個美麗的地方,才會取個難聽的地名來嚇跑人.不管是哪個原因,我覺得反正這一招就好像台灣人以前把自己的小孩取名叫阿貓阿狗(類似的)的來讓小孩不被鬼神嫉妒也才能讓小孩順利長大的意思吧.但後來那個不太上得了檯面的地名在1926 年被 Izmir 當地政府改成了Şirince (Pleasant/Pretty 「美好的」,從醜變美,這也算是一種整容的概念嗎?!),所以至少現在住在這裡的人在告訴別人自己從哪裡來的時候就不需要覺得太丟臉了. 雖然以前被叫做阿醜,但其實這個地方一點也不醜,現在反而是很多土耳其當地有錢人選擇置產的避暑聖地,因為地中海沿岸夏天酷熱,總要找個陰涼的地方躲躲, Sirince 這個地方位處山上,夏天是特別涼爽舒適又遠離塵囂,所以難怪某些有錢人就會幫自己在這裏找個度假別墅. 雖說是古城,但其實現在的 Şirince 的大部分房子都是近年整修後的結果(用原始的建材和工法,盡量保持原有的樣貌),因為在1923年希臘和土耳其的人口交換後,許多原本住在這裡的希臘人統統被遣返回希臘,因此這個小城也殘敗沒落了,直到 1990年代後它的美麗才又被發現,破敗的房子也逐漸慢慢被修復,因而才有機會獲得重生,這跟我之前介紹過的 Fethiye 附近的鬼城 Kayako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