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的禮拜五村 Cumalıkızık

那是前年冬天在 Bursa 的最後一個早上﹐剩下時間不多,卻不想再往市區走了.這個城市比我想像中要大了許多,到處都是高樓大廈,車水馬龍,也到處都是商店百貨公司,人擠人.雖然市區裡也有一些古蹟,但該去的其實都去過了,就連附近最高峰 Uludağ 也在昨天坐纜車上去過了.

下午就要坐船回伊斯坦堡了,而從旅館到港口還得坐巴士再轉巴士,路程不算太近,所以得留足夠時間坐車.因此在 Bursa 這個城市其實只剩下早上最多兩三個小時,能去哪呢?

之前旅館櫃台人員就提到可以去附近某個小村落晃晃,但我完全沒概念他講的地方到底是哪裡,又有什麼可看的,所以一直沒採取行動,因為在我研究 Bursa 的過程中完全沒聽過這麼一個地方.

但是,現在也沒別的地方想去了,就去這個村落看看吧.

時間不多,跳上計程車,直接殺過去,不然等公車轉車找路等可能就得花上一個小時,還好從旅館坐計程車過去不算太遠,十公里左右吧,車資記得好像是四五十里拉(台幣三四百),兩個人來算還能接受,況且時間就是金錢ㄚ.

計程車往郊區開去,最後停在一個石頭鋪成的小廣場上.

一下車就看到小廣場旁有棵大樹,而樹下就立了塊讓人無法忽視的大石碑,石碑上沒太多字,但一看到大大的幾個 UNESCO 英文字母至少也要知道這個地方的來頭不小了.

哇,不會吧,我們不小心就走進了一個 UNESCO World Heritage Site(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本來以為這只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落,沒想到竟然突然變得這麼大咖,馬上肅然起敬起來.

往廣場走過去,很快注意到這裡的房子跟附近(也可以說跟整個城市裡)的其它房子都不一樣.

在土耳其旅行久了,即使不懂太多歷史,也開始能辨認出某些房子的新舊,而眼前這些房子大概至少有數百年(明確一點是七百年)以上的歷史了.也的確,這些多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時期的老房子,跟之前去過的 Safranbolu(番紅花城)和 Sirinci 的房子基本上很類似.雖然大部分都得整修過,但我還是超佩服任何能撐這麼久的房子啦,七百年,不是七十年ㄟ.

後來上網一查,發現這個區域其實曾有多個都叫「XX Kizik」的類似小村落,只是都沒有這一個保存得好.例如有個叫 Hamamlikizik 的村子,因為名字裡有個 Hamam(澡堂)所以是公共澡堂所在地,那這個 Cumalikizik 因為名字裡有 Cuma,也就是「禮拜五」的意思,所以這個村落就是眾人聚集祈禱的地方,因為在穆斯林文化裡,禮拜五是人們上清真寺祈禱敬拜的日子,也是一個禮拜中最神聖的一天.(所以這個地方到底能不能翻譯成「禮拜五村」呢?)

時間還早,所以廣場邊的小販很多都還沒開始營業,顯得有些冷清,所以我們直接往村子裡走.

看到這麼多老房子,我又開始興奮起來,來土耳其就是要看這種世界級的文化遺產ㄚ,不然要看高樓大廈我留在台灣看就很多了!

其實還沒走入老巷子,我就已經發現這個地方的房子有個特色,除了老以外,房子的顏色還莫名的突出,讓人不注意都很難.

一般鄂圖曼式的老房子都是漆成保守的白色或淡黃色系,但這裡的房子可以說真的是大鳴大放,在顏色選擇上可一點都沒在給它客氣--鮮綠色,亮藍色,豔黃色,甚至還有粉紅或紫色,連清真寺也給漆成了粉嫩嫩的綠色.當然這裡還是有不少保守派的啦,維持著一貫傳統的白色或土黃色,但這種保守前衛交雜的風格,是我在其他古老鄂圖曼社區從沒見過的,也不知道是從古代就這麼前衛,還是只是近代的事?

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讓 Cumalikizik 跟其他鄂圖曼古老村落有些區隔.

不小心走到一個位在某間老房子內的小博物館,不用收費(也沒見到管理員),但也沒太多東西可以看,只有兩尊蠟像,和少數的古物和地圖等.


傳說在鄂圖曼時期,Kızık 這一族人移居到這個地區,為了防止部族間的爭鬥,當時的蘇丹Ertugrul Gazi 就下令 Kızık 一族的七個俊男要跟 Karaçeli 一族的七個美女結婚,後來這些人就在附近建立起多個類似 Cumalıkızık 這樣的村落了.

古村落有個特色就是馬路多半都是石頭或石板鋪成的,但石頭當然不可能大小一致,所以路也就不可能太平,有的石頭會因為使用頻率或歲月摧殘而產生磨損,所以每走一步腳底都可以深刻感覺到歲月的痕跡,不過真的不怎麼好走;穿平底鞋的人可能覺得還好,穿高跟鞋的走起來就很痛苦了,常常走一走鞋跟很容易就陷入石頭跟石頭間的縫裡,不然就是走一走容易扭到腳.

不過其實我比較同情的是那些住在這裡的老先生老太太們,走在這種高低起伏坑坑洞洞的石頭路上應該很不容易吧,加上村裡坡路不少,對他們脆弱的膝蓋想必是一大折磨,而且下雨天石頭濕滑走在上面更容易跌倒,連我走起來都戰戰兢兢,覺得不太安全了,對那些年紀大的人想必是加倍危險.
如果有注意看就可以看到這裡許多小石頭路中央都有條小溝,是用來排水(雨水或家庭廢水)用的,其實這樣的設計在各國古蹟遺址很常見,在土耳其,義大利,祕魯等各地古蹟遺址其實我都看過類似的設計,只是溝的長相深淺有些不同.但我個人覺得特別有趣的一點是現代人通常會把水溝擺在道路兩旁,而古人卻習慣把它們擺在馬路正中央,我猜也許是因為古代的交通工具是馬車牛車等,輪寬比較窄,馬路也不寬,溝渠擺兩旁的話車子走一走輪子就容易掉進去,所以不如把溝渠放中間比較不會有問題,而行人走在路邊也相對比較方便囉.

之前提過這個村落叫 Cumalıkızık,也就是大家聚集祈禱的地方,所以清真寺在這個小村落是絕對不能少的,只可惜我們去的時間正好是祈禱時間所以清真寺沒對外開放,所以我們只能在外面拍拍照過過癮,雖然其實清真寺的設計和格局都大同小異,特別是這種小型的,百分之八九十都長得差不多.












Cumalıkızık 的老房子共有兩百七十間,有些還在整修中所以沒住人,只有一百八十間裡面是有人住的.這些房子多數是連在一起的,有些會共同分享一個中庭,我特別喜歡從外面往中庭看去的感覺,就好像我們突然有機會可以一窺古代人(或現代人)家的私密生活.

大門一關,其實從外面誰也看不到裡面的人在做什麼,但我相信每個中庭會自成一個小世界,各個家庭的大人小孩都可以在中庭休息喝茶納涼(冬天可以圍爐烤火)玩耍聊八卦等,想必都是社區裡最熱鬧的社交中心.不過現在這些中庭有些被拿來當做餐廳或茶館,其實也無意中提供了旅客一個機會來體會一下在這樣的房子裡生活的感覺.


我一面走一面拍照,相機完全停不下來,只是時間有限不能停留太久,坐下喝杯熱茶後又得開始往回走了.

時間越來越接近中午,本來躲在雲後的太陽也冒出頭來了,廣場上和小巷子裡的小販和旅客也越來越多,雖然現在是冬天,出太陽後小村落的人氣也跟著回升了.
典型的鄉村大媽
廣場旁的攤子有些已經開始營業,我走近一看,雖然也有部分紀念品攤,但大部分的小販其實都是當地的大媽大嬸在賣一些她們自己做的手工藝品編織品或一些自製的食物等(例如果醬或麵條),非常有鄉村風.其實我一直很敬佩土耳其女人/大媽們的十八般武藝--打掃煮飯帶小孩當然不用說,但其它例如做麵包做果醬做泡菜醃橄欖打毛衣織圍巾做童鞋等,只要你想得到的,她們好像都會.不過,這也難怪,土耳其女人在比較保守的年代(即使現在在某些鄉下一點的地區還是如此)都是不能外出工作的,所以一群女人聚在一起沒事總不能只聊八卦吧,多少也得學些手藝打發時間.



走回廣場邊等小巴,再看一眼這個無意中發現的瑰寶,很懷疑為什麼介紹 Bursa 的旅遊書或網路從來不介紹這個地方.這裡跟前兩天去看的 Bursa 免費旋轉舞表演一樣,其實都該有更多宣傳,不然來到這個城市的旅客,其實會錯過了許多這裡的美好古老文化遺產.

不過我很高興自己至少沒錯過它,在Bursa 的最後一天,我認識了這個很有意思的「禮拜五村」(這樣給人家亂取名好嗎?!).


List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in Turkey:
http://www.turkeysforlife.com/list-world-heritage-sites-turkey-unesco.html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土耳其生肉丸子 çiğ köfte

土耳其的國民飲料(二):Ayran

土耳其的普羅旺斯 Lavender Tourism in Turk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