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食文化(下)Eating the Turkish Way (2)
之前提到的是土式飲食的優點,現在來談談一些讓我比較驚嚇的土式飲食習慣:
相濡以沫
剛搬來的第一天,我就被他們喝水的方式嚇到了.雖然以前也不是沒看過土人水龍頭打開就直接喝生水,所以沒必要為此大書特書,但在這裏,生飲其實才是最正常的喝法.在城市裡,很多人還是會買水喝,因為土耳其的水是硬水,煮沸了會有礦物質沉澱(我記得台灣以前也是這樣,但後來好像就比較少了).但鄉村一家完全沒有煮水或買水的習慣,他們都覺得喝生水沒問題,但我還是有些懷疑.
這水哪來的?我問.是山泉水.鄉村太太回答.ㄟ,至少她沒說是地下水,山泉水聽起來至少好聽一點.問題是生飲還是讓人怕怕的,雖然這裡的水生喝來沒味道,煮過反而會有怪味.剛開始我還會偷偷裝煮茶的熱水來喝,想說至少安心點,但喝起來味道就是不一樣.後來天氣越來越熱,我也懶得喝熱水了,跟著喝起生水來,但我至少會安慰自己(催眠自己)這是山泉水,不是地下水,這是山泉水,不是地下水,這是山泉水,不是地下水.
雖然催眠自己喝生水就好像喝礦泉水我多少還能做到,但他們不拘小節的喝法就讓我沒辦法接受了.不論大人小孩,都是直接拿寶特瓶裝了水就放在冰箱,要喝就隨時拿起來喝,連杯子都不需要,沒喝完就放回去,下個人拿起來繼續喝,而且這些寶特瓶有的是客人留下來的,他們卻洗都沒洗,直接裝了水就放進冰箱,大家繼續拿來喝.這...塑化劑的問題我就不管了,但相濡以沫也不用做到這麼徹底吧.而且家人互相吃口水就算了,連陌生人的口水都不介意這我就有點難以接受了.要是這裡有像台灣的SARS之類的嚴重傳染病,這些人可能早就不只全家一起掛掉連全村全城的人也會一起掛了.還好小姐我有自備的保溫杯,要喝山泉水就算了,至少我拿自己的杯子喝吧.
P.S. 後來我看到了跟我同事的鄉村青少女後來也自己帶了塑膠茶壺來裝水,這就讓我覺得人生至少有點希望了.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既然相濡以沫已經是慣例,就可以知道他們對病毒病菌的概念有多淺薄,但當我看到他們處理食物的方式,還是很想尖叫.
在台灣,由於怕農藥殘留,很多專家學者都會跟你說要用清水沖洗蔬果,而且要沖很久(久到我都覺得太誇張了),在這裏,蔬果也許沒有多少農藥殘留,但砂土總是有吧,好歹也要稍微沖洗一下,即使一兩秒也好,但我所看到的並不是如此,鄉村一家全家大小吃東西都是直接從冰箱拿出來就吃或直接下鍋煮,完全不經過沖洗,管你蔬果上是不是有砂土或灰塵或任何不明東西,反正吃下去就對了.就連小嬰兒也一樣待遇,大人從冰箱拿出黃瓜就直接塞進他的嘴裡,洗都不洗的.
ㄟ?你們是都沒看到那些沙土或附在葉子上的東西嗎(那個白白的東西應該不是白斑而是蟲卵吧)?!
如果是在市場買蔬果試吃沒水可以沖洗我還能接受,但這是在自己家裡.又如果說他們只是給客人吃的東西懶得洗也就罷了,但我看來也不是如此,他們真的是完全沒有毒害人的想法,大家一視同仁,給外人吃的跟給自家人吃的都是一樣的做法.這...而且我發現並不是只有他們家的人是如此,其他某些工作人員也是如此,當然我覺得並不是所有土耳其人都是這樣,我問過鄉村青少女她也說她們在家會洗,但看到有這麼大比例的人完全不洗蔬果還是讓我皺眉.要煮的東西沒洗就算了,至少加熱會有消毒效果,但連放進沙拉的蔬果都不洗我就....(那就表示我之前吃沙拉時吃到沙沙的口感完全不是我的想像力作祟ㄚ,嗚...).這就難怪後來我幾乎只吃自己經手的沙拉,至少安心點吧.
但他們這種完全沒細菌病菌概念的飲食方式還是令人驚訝.我經常看到他們家一歲的小男孩在髒到不行的地上爬,手沒洗,從地上撿起東西來也都直接塞進嘴裡,大人也沒太大反應,而且有次我看到小男孩直接低頭要喝地上水窪的積水(他是動物轉世的嗎?!),更厲害的是也完全沒大人有大驚小怪的反應(要是在台灣,旁邊照顧的大人絕對早就抓狂了).這下我終於開始了解.原來土人還真的是吃土長大的,所以他們覺得吃點小土死不了人,而且對塵土可能還有特別的抵抗力,完全不會生病或吃出問題,但,我實在不太相信自己的免疫力有這麼強ㄚ.
另一點讓我覺得很奇怪的是,他們什麼都不洗,卻會把剝了皮的洋蔥拿去沖水清洗,這是什麼神邏輯?!該洗的不洗,不需要洗的他們卻反而拿去洗,有沒有搞錯ㄚ?!
永遠沒有太甜,太鹹或太油這回事
幾個月下來,我站上體重計,很慶幸自己還是跟之前剛搬來時差不多重(也許還輕了點),不過那也是奇蹟吧.只要跟土人住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在土人的字典裡永遠沒有太鹹,太甜或太油這三個詞,所以要維持體重有多困難.
以前我曾提過土人吃甜食的恐怖習慣,不只所有甜點都甜得要人命,有人連喝個紅茶都要加個六七顆方糖(也不看看那個杯子多小,一般其實兩顆就夠甜了),但後來發現不只是糖,連鹽跟油他們也完全沒有節制.以前看土朋友做菜一次竟然要倒幾乎三分之一瓶的油進鍋裡,我差點沒尖叫(好啦,是有叫了一聲),沒事給我放這麼多油?!當油都不用錢買的嗎?後來發現竟然是我太沒見過市面,原來所有的土人(好啦,可能不是所有,但也是大部分)都是這樣做菜的,管你是煮菜還是煮肉,先倒一大堆油下去就對了,就連簡單炒個蛋,鄉村太太都要加進至少一百克的奶油才過癮,我在旁邊可是看得心驚又膽跳ㄚ.
而且反正不管煮什麼,燉菜,肉類,煎餅,沙拉,薯條,湯類,反正重點全都一樣,越油越鹹越好,而且不管我加多少油跟鹽,對他們來說永遠不夠,上桌之後繼續抱怨不夠油再多淋個幾大匙然後繼續大把撒鹽,而且那些鹹到我吃不下去的東西他們永遠都可以面不改色的吞下去.台灣那些嫌白飯熱量高的人應該看看這裡的人如何煮飯的,哪裡有白米飯這東西啊?!煮飯就是先加大把大把的食用油和奶油和鹽炒過白米再加水下去煮的,這熱量不爆表才有鬼.
我曾經跟鄉村太太溝通過太油太鹹或太甜對健康不好,但這概念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接受,沒辦法,從小就是這麼吃長大的,很難改掉了.橄欖油就算了,加多一點我不反對,但連其他的油都是吃那麼多我就覺得有點太超過了,而鹽,真的有需要加那麼多嗎?!不過後來我發現,加了越多的油就得加更多鹽不然真的吃不出鹹味.唉,真的是惡性循環ㄚ.難怪上了年紀的土人很少能不挺著一顆大肚子的.
後來其他人知道我對油鹽糖的看法,除了覺得有趣,偶爾也會意思意思配合演出.來,鍋子裡這塊鹽加比較少的是 Frances 的部分,其他部分是你們的.ㄟ?是這樣嗎?那油怎麼辦?你要不要順便幫我把它撈出來ㄚ?
除了燉菜還是燉菜
以前去土式餐廳就覺得怎麼老是那幾道菜,實在太沒變化,除了烤肉還是烤肉,除了扁豆湯還是扁豆湯,十家餐廳有十一家都是同樣的菜色,難道這些人就不會多弄點變化也給我們客人多點選擇嗎?!
後來久了就發現,土人在吃的方面實在是相對保守,除了很難接受自己沒吃過的外國食物外,連他們自己每天吃的食物都很少變化.剛開始,我還會覺得跟土人住應該可以學到不少土式菜色,後來才發現,所謂的經典菜色其實就是燉菜(至少在鄉村這一家是如此),這餐是洋蔥青椒番茄燉秋葵,下一餐是洋蔥青椒番茄燉青豆,再下一餐是洋蔥青椒番茄燉茄子,反正怎麼燉都是那幾種菜,只要其中有一樣蔬菜不同他們就覺得是一道不同的菜色,但其實味道都差不多,而且燉出來的也青一色是橘紅色的(因為都有番茄和紅椒粉),而且所有的東西都得漂浮在厚厚的一層油裡.
吃蔬菜本來是很健康的一件事,但蔬菜被這麼一燉好幾個小時能剩多少營養價值呢?而且所有的蔬菜其實都從有形被燉到沒形,口感也都沒了.
我不禁要想,他們每天煮一樣的東西到底是被環境所逼(因為他們經常食用的蔬菜主要就那麼三四五六樣)還是缺乏想像力的結果呢?後來我想了有想,台灣人如果手邊只有三四樣菜,應該還是能變出少說一二十樣菜色吧,至少煎煮炒炸各種不同烹飪方式就可以創造很多新菜色了吧,所以呢,想像力跟創造力才是重點吧,我的結論是.
吸好吸滿
不過,又油又鹹就算了,土人吃飯(其實多半是吃麵包)還有個特色就是一定要拿麵包把湯汁都吸光光,半點都不留,這才吃得下去.剛開始我也有樣學樣跟著吸,但後來發現他們怎麼煮那些燉菜後就不敢再吸了,這吸下去還得了ㄚ,一餐下來,不誇張,吃下的鹽跟油絕對超標數萬倍,這下我終於知道土人為什麼一上年紀不管男女都是超重一族,羅馬真的不是一天造成的(亂用成語),應該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吧.旁邊的阿伯看我只挑湯汁中的菜吃,對湯汁完全不碰,還覺得我莫名其妙兼暴殄天物,把盤子拿過去,繼續把湯汁吸得一滴也不剩,這...也能算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嗎?(又亂用成語)
但後來我發現他們這麼愛吸湯汁跟他們的主食是麵包大有關係,台灣麵包加的料多,而且通常軟綿綿的,但土式麵包就那麼一兩種(而且味道口感都還一模一樣),新鮮的可能還好,不夠新鮮的會變硬變乾,令人難以下嚥,所以拿麵包吸湯汁實在也是情非得已的做法,不然那些麵包真的很難吞下去ㄚ.久而久之,吃麵包吸湯汁就變成他們的基本習慣,連一歲的小嬰孩都知道,拿了麵包就要往湯汁裡放,真是教壞小孩ㄚ.而且連一歲嬰兒吃的粥也加了一堆鹽跟油.果然壞習慣都是從嬰兒時期就養成的ㄚ.
百毒不侵
蔬果不洗這事實已經讓我很難接受,但至少那些還是新鮮食材,吃下點沙土大概也死不了人,但後來我發現他們會把沒吃完的食物再倒回原來的瓶子或鍋子,這讓我又想尖叫了.蜂蜜沒吃完倒回去就算了,至少蜂蜜不會壞,但罐頭食品或醃漬食品再倒回去不久就會整罐長黴了,所以後來我其實也乾脆放棄吃他們的泡菜了(除非是那些新鮮剛開封的,而且也只吃一兩小塊意思意思),不然看到罐子裡面漂浮的那一層白白的黴,實在讓我很難把東西吞下去啊.雖然泡菜應該本來就是發酵/發霉過的產物,但此黴非彼黴吧(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啦).但土人的字典裡根本沒有東西發霉後就不能吃的概念,之前就有土朋友跟我爭論,他覺得發霉的番茄醬只要挖掉變白的部分,其他部分還是可以繼續吃,而且他繼續強調番茄醬不可能壞掉(這什麼邏輯ㄚ?!).是啦,大家都覺得沒問題,唯一食不下嚥的只有我一個了.
所以同理可證,蔬果壞掉的部位切掉就是了,其他部位他們繼續吃,在台灣,很多專家學者又要皺眉頭了,他們會告訴你有些發黴爛掉的蔬果是不能吃的,但在這裡,誰理你ㄚ?!
有一次,我在冰箱發現幾顆已經爛掉一大半的小蘋果,想說大概是放久了壞掉的,就直接給它丟進垃圾桶.後來有天鄉村太太的父母來訪,帶了一些自種的蔬果當伴手禮,其中就有一袋蘋果跟一袋某種梨子,但特色是都是又小又爛到不行的(我很懷疑其實都是從樹上掉到地上再撿起來的那種).沒事帶這種爛掉的水果當伴手禮,太沒誠意了吧,我心想.結果我就看到鄉村太太把爛掉的部位切掉(其實所剩也不多),其他部位留下來熬蘋果甜湯,這我也是吃了兩口就不敢再吃了.後來我看那一大鍋其實也多半進了垃圾桶.誰吃得了那麼多蘋果甜湯ㄚ?還不如做成果醬可能還實際點(也比較看不到爛的部位一點).
爛掉的水果繼續吃也就算了,但有次當我看到一些他們拿來炸薯條或做煎餅的馬鈴薯時,就不只想尖叫,而是想直接昏到算了.那那那些馬鈴薯不但都長芽了,而且還不只是一點點芽,是都快長成另一株馬鈴薯的大芽(好吧,我是誇張了點,但也只是稍微誇張).在台灣,不敢說全部的人,但我想大部分人(不是嗎?!)應該都知道長芽的馬鈴薯是有毒的吧,但他們連這個都能吃下去,這我也佩服他們了.我也不認為他們是明知故犯,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要告訴他們嗎?他們會相信嗎?我幾番考慮,最後還是選擇不說了,只是會偶爾不小心偷偷把長了大芽的那些馬鈴薯丟掉,或根本不太吃炸薯條或馬鈴薯煎餅了,但也還好其實並不是他們所有的馬鈴薯都長了芽,而是少部分幾顆放太久了的.
望穿秋水
以前去歐洲時就發現,某些南歐國家(義大利西班牙等)晚餐吃得很晚,每天大概九點多才要開始吃飯,而且一吃好幾個小時.以前沒特別想為什麼,只當是他們的特殊習慣.但後來發現連土耳其這裡竟然也有這種狀況,而且在夏天特別嚴重,這才聯想到,他們晚餐吃得晚大概跟夏天的白天特別長有關係.
這裡夏天大概要近九點才天黑,所以也許這也是他們覺得該吃晚餐的時候,這讓我這個習慣最晚六七點吃晚餐的人覺得特別辛苦啊.台灣人雖然也有些人吃得晚,卻一般都是特例或沒有選擇的結果,但在這裡,這似乎變成常態(至少在鄉村這一家是如此).早上九點多吃早餐,午餐大概一點左右,相隔其實不到幾個小時(大約四個小時左右),但晚餐有時要到九點多十點多才看得到,間距就要兩倍以上(八個小時左右),所以叫人如何忍受啊?歐洲人至少午餐吃得晚又吃得久,所以感覺晚餐就沒那麼遙不可及,但土人可不一樣,一餐沒幾分鐘就解決了,所以感覺等待的時間要更久.
以前自己住沒差,要吃多少要什麼時候吃都是自己高興就好,但跟人家一起住總不能六七點就跟人家說我要吃晚餐吧?!而且不是自己家總不能隨時冰箱打開就拿東西出來吃吧,所以我只能癡癡的等,望穿秋水的等,等那看似永遠不會出現的晚餐.後來我學乖了,要嘛自己儲備乾糧,要嘛拿無所不在的麵包解飢,至少不會讓自己餓到頭昏眼花.我覺得奇怪的是,土人自己都不會覺得餓嗎?有些人可能肚子裡存了不少油脂沒那麼快餓,但我發現其他幾個年輕人也都到下午就喊餓,到處找東西吃,所以應該不是只有我一人有這個問題啊.後來有個朋友看不過去了,乾脆直接去找鄉村一家溝通,要他們每天晚上提早餵食我這個容易餓的動物(他們大概覺得我這個外國人真的是很難搞ㄚ).
所以現在大家總算知道為什麼在其他土人繼續增進腰圍時,我反而能一直維持身材的道理,雖然某處的電子磅秤說我的體重比我自己的磅秤量的要多兩公斤,但我決定只相信我自己的磅秤(逃避現實?!).不是他們要故意讓我挨餓,也不是我真的在減肥,而是我的某些心理障礙還沒辦法克服ㄚ(不過話說回來,該克服的是我嗎?!).不過,奇怪的是,在這裡吃了一年土人的食物,腸胃完全沒問題,但真的回台灣度假,反而經常性腸胃不適,水土不服(是我吃太多了嗎?還是台灣的食物真的比較毒ㄚ?).
但像我之前所說的,這些只是我個人觀察,也只是一個家庭(或少數朋友)的飲食習慣,並不能代表所有土人,而且,有些事情並不是我說了算,所以即使我有各種驚嚇,但多數時候我選擇不去糾正他們,不然他們大概會永遠會記得,那個曾經住在我們家的台灣人跟我們說這個不能吃,那個也有毒.對他們來說,有時也許是積習難改,有時可以說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吧,至少他們都不會一面吃,一面怕東怕西,又一面抱怨自己太肥.在台灣,情況可能是完全相反,大家吃東西都過度小心翼翼,怕這個農藥太多,怕那個太多不明添加物(好像也都是事實),又怕那個太油太鹹太甜人太肥,顧忌一大堆,最後其實也不見得就吃得比較健康或比較快樂.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毒也許在某些食物本身,我們的毒卻在人心,最後是誰比較健康比較快樂我覺得還很難下定論吧.
相濡以沫
剛搬來的第一天,我就被他們喝水的方式嚇到了.雖然以前也不是沒看過土人水龍頭打開就直接喝生水,所以沒必要為此大書特書,但在這裏,生飲其實才是最正常的喝法.在城市裡,很多人還是會買水喝,因為土耳其的水是硬水,煮沸了會有礦物質沉澱(我記得台灣以前也是這樣,但後來好像就比較少了).但鄉村一家完全沒有煮水或買水的習慣,他們都覺得喝生水沒問題,但我還是有些懷疑.
這水哪來的?我問.是山泉水.鄉村太太回答.ㄟ,至少她沒說是地下水,山泉水聽起來至少好聽一點.問題是生飲還是讓人怕怕的,雖然這裡的水生喝來沒味道,煮過反而會有怪味.剛開始我還會偷偷裝煮茶的熱水來喝,想說至少安心點,但喝起來味道就是不一樣.後來天氣越來越熱,我也懶得喝熱水了,跟著喝起生水來,但我至少會安慰自己(催眠自己)這是山泉水,不是地下水,這是山泉水,不是地下水,這是山泉水,不是地下水.
雖然催眠自己喝生水就好像喝礦泉水我多少還能做到,但他們不拘小節的喝法就讓我沒辦法接受了.不論大人小孩,都是直接拿寶特瓶裝了水就放在冰箱,要喝就隨時拿起來喝,連杯子都不需要,沒喝完就放回去,下個人拿起來繼續喝,而且這些寶特瓶有的是客人留下來的,他們卻洗都沒洗,直接裝了水就放進冰箱,大家繼續拿來喝.這...塑化劑的問題我就不管了,但相濡以沫也不用做到這麼徹底吧.而且家人互相吃口水就算了,連陌生人的口水都不介意這我就有點難以接受了.要是這裡有像台灣的SARS之類的嚴重傳染病,這些人可能早就不只全家一起掛掉連全村全城的人也會一起掛了.還好小姐我有自備的保溫杯,要喝山泉水就算了,至少我拿自己的杯子喝吧.
P.S. 後來我看到了跟我同事的鄉村青少女後來也自己帶了塑膠茶壺來裝水,這就讓我覺得人生至少有點希望了.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
既然相濡以沫已經是慣例,就可以知道他們對病毒病菌的概念有多淺薄,但當我看到他們處理食物的方式,還是很想尖叫.
在台灣,由於怕農藥殘留,很多專家學者都會跟你說要用清水沖洗蔬果,而且要沖很久(久到我都覺得太誇張了),在這裏,蔬果也許沒有多少農藥殘留,但砂土總是有吧,好歹也要稍微沖洗一下,即使一兩秒也好,但我所看到的並不是如此,鄉村一家全家大小吃東西都是直接從冰箱拿出來就吃或直接下鍋煮,完全不經過沖洗,管你蔬果上是不是有砂土或灰塵或任何不明東西,反正吃下去就對了.就連小嬰兒也一樣待遇,大人從冰箱拿出黃瓜就直接塞進他的嘴裡,洗都不洗的.
ㄟ?你們是都沒看到那些沙土或附在葉子上的東西嗎(那個白白的東西應該不是白斑而是蟲卵吧)?!
那個白色的東西看來就像蟲卵ㄚ
|
如果是在市場買蔬果試吃沒水可以沖洗我還能接受,但這是在自己家裡.又如果說他們只是給客人吃的東西懶得洗也就罷了,但我看來也不是如此,他們真的是完全沒有毒害人的想法,大家一視同仁,給外人吃的跟給自家人吃的都是一樣的做法.這...而且我發現並不是只有他們家的人是如此,其他某些工作人員也是如此,當然我覺得並不是所有土耳其人都是這樣,我問過鄉村青少女她也說她們在家會洗,但看到有這麼大比例的人完全不洗蔬果還是讓我皺眉.要煮的東西沒洗就算了,至少加熱會有消毒效果,但連放進沙拉的蔬果都不洗我就....(那就表示我之前吃沙拉時吃到沙沙的口感完全不是我的想像力作祟ㄚ,嗚...).這就難怪後來我幾乎只吃自己經手的沙拉,至少安心點吧.
但他們這種完全沒細菌病菌概念的飲食方式還是令人驚訝.我經常看到他們家一歲的小男孩在髒到不行的地上爬,手沒洗,從地上撿起東西來也都直接塞進嘴裡,大人也沒太大反應,而且有次我看到小男孩直接低頭要喝地上水窪的積水(他是動物轉世的嗎?!),更厲害的是也完全沒大人有大驚小怪的反應(要是在台灣,旁邊照顧的大人絕對早就抓狂了).這下我終於開始了解.原來土人還真的是吃土長大的,所以他們覺得吃點小土死不了人,而且對塵土可能還有特別的抵抗力,完全不會生病或吃出問題,但,我實在不太相信自己的免疫力有這麼強ㄚ.
另一點讓我覺得很奇怪的是,他們什麼都不洗,卻會把剝了皮的洋蔥拿去沖水清洗,這是什麼神邏輯?!該洗的不洗,不需要洗的他們卻反而拿去洗,有沒有搞錯ㄚ?!
永遠沒有太甜,太鹹或太油這回事
幾個月下來,我站上體重計,很慶幸自己還是跟之前剛搬來時差不多重(也許還輕了點),不過那也是奇蹟吧.只要跟土人住過一段時間,你就會知道,在土人的字典裡永遠沒有太鹹,太甜或太油這三個詞,所以要維持體重有多困難.
以前我曾提過土人吃甜食的恐怖習慣,不只所有甜點都甜得要人命,有人連喝個紅茶都要加個六七顆方糖(也不看看那個杯子多小,一般其實兩顆就夠甜了),但後來發現不只是糖,連鹽跟油他們也完全沒有節制.以前看土朋友做菜一次竟然要倒幾乎三分之一瓶的油進鍋裡,我差點沒尖叫(好啦,是有叫了一聲),沒事給我放這麼多油?!當油都不用錢買的嗎?後來發現竟然是我太沒見過市面,原來所有的土人(好啦,可能不是所有,但也是大部分)都是這樣做菜的,管你是煮菜還是煮肉,先倒一大堆油下去就對了,就連簡單炒個蛋,鄉村太太都要加進至少一百克的奶油才過癮,我在旁邊可是看得心驚又膽跳ㄚ.
上面發亮的那一層都是油啊 |
而且反正不管煮什麼,燉菜,肉類,煎餅,沙拉,薯條,湯類,反正重點全都一樣,越油越鹹越好,而且不管我加多少油跟鹽,對他們來說永遠不夠,上桌之後繼續抱怨不夠油再多淋個幾大匙然後繼續大把撒鹽,而且那些鹹到我吃不下去的東西他們永遠都可以面不改色的吞下去.台灣那些嫌白飯熱量高的人應該看看這裡的人如何煮飯的,哪裡有白米飯這東西啊?!煮飯就是先加大把大把的食用油和奶油和鹽炒過白米再加水下去煮的,這熱量不爆表才有鬼.
我曾經跟鄉村太太溝通過太油太鹹或太甜對健康不好,但這概念對他們來說真的很難接受,沒辦法,從小就是這麼吃長大的,很難改掉了.橄欖油就算了,加多一點我不反對,但連其他的油都是吃那麼多我就覺得有點太超過了,而鹽,真的有需要加那麼多嗎?!不過後來我發現,加了越多的油就得加更多鹽不然真的吃不出鹹味.唉,真的是惡性循環ㄚ.難怪上了年紀的土人很少能不挺著一顆大肚子的.
後來其他人知道我對油鹽糖的看法,除了覺得有趣,偶爾也會意思意思配合演出.來,鍋子裡這塊鹽加比較少的是 Frances 的部分,其他部分是你們的.ㄟ?是這樣嗎?那油怎麼辦?你要不要順便幫我把它撈出來ㄚ?
除了燉菜還是燉菜
以前去土式餐廳就覺得怎麼老是那幾道菜,實在太沒變化,除了烤肉還是烤肉,除了扁豆湯還是扁豆湯,十家餐廳有十一家都是同樣的菜色,難道這些人就不會多弄點變化也給我們客人多點選擇嗎?!
後來久了就發現,土人在吃的方面實在是相對保守,除了很難接受自己沒吃過的外國食物外,連他們自己每天吃的食物都很少變化.剛開始,我還會覺得跟土人住應該可以學到不少土式菜色,後來才發現,所謂的經典菜色其實就是燉菜(至少在鄉村這一家是如此),這餐是洋蔥青椒番茄燉秋葵,下一餐是洋蔥青椒番茄燉青豆,再下一餐是洋蔥青椒番茄燉茄子,反正怎麼燉都是那幾種菜,只要其中有一樣蔬菜不同他們就覺得是一道不同的菜色,但其實味道都差不多,而且燉出來的也青一色是橘紅色的(因為都有番茄和紅椒粉),而且所有的東西都得漂浮在厚厚的一層油裡.
吃蔬菜本來是很健康的一件事,但蔬菜被這麼一燉好幾個小時能剩多少營養價值呢?而且所有的蔬菜其實都從有形被燉到沒形,口感也都沒了.
我不禁要想,他們每天煮一樣的東西到底是被環境所逼(因為他們經常食用的蔬菜主要就那麼三四五六樣)還是缺乏想像力的結果呢?後來我想了有想,台灣人如果手邊只有三四樣菜,應該還是能變出少說一二十樣菜色吧,至少煎煮炒炸各種不同烹飪方式就可以創造很多新菜色了吧,所以呢,想像力跟創造力才是重點吧,我的結論是.
吸好吸滿
不過,又油又鹹就算了,土人吃飯(其實多半是吃麵包)還有個特色就是一定要拿麵包把湯汁都吸光光,半點都不留,這才吃得下去.剛開始我也有樣學樣跟著吸,但後來發現他們怎麼煮那些燉菜後就不敢再吸了,這吸下去還得了ㄚ,一餐下來,不誇張,吃下的鹽跟油絕對超標數萬倍,這下我終於知道土人為什麼一上年紀不管男女都是超重一族,羅馬真的不是一天造成的(亂用成語),應該說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吧.旁邊的阿伯看我只挑湯汁中的菜吃,對湯汁完全不碰,還覺得我莫名其妙兼暴殄天物,把盤子拿過去,繼續把湯汁吸得一滴也不剩,這...也能算是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嗎?(又亂用成語)
但後來我發現他們這麼愛吸湯汁跟他們的主食是麵包大有關係,台灣麵包加的料多,而且通常軟綿綿的,但土式麵包就那麼一兩種(而且味道口感都還一模一樣),新鮮的可能還好,不夠新鮮的會變硬變乾,令人難以下嚥,所以拿麵包吸湯汁實在也是情非得已的做法,不然那些麵包真的很難吞下去ㄚ.久而久之,吃麵包吸湯汁就變成他們的基本習慣,連一歲的小嬰孩都知道,拿了麵包就要往湯汁裡放,真是教壞小孩ㄚ.而且連一歲嬰兒吃的粥也加了一堆鹽跟油.果然壞習慣都是從嬰兒時期就養成的ㄚ.
百毒不侵
蔬果不洗這事實已經讓我很難接受,但至少那些還是新鮮食材,吃下點沙土大概也死不了人,但後來我發現他們會把沒吃完的食物再倒回原來的瓶子或鍋子,這讓我又想尖叫了.蜂蜜沒吃完倒回去就算了,至少蜂蜜不會壞,但罐頭食品或醃漬食品再倒回去不久就會整罐長黴了,所以後來我其實也乾脆放棄吃他們的泡菜了(除非是那些新鮮剛開封的,而且也只吃一兩小塊意思意思),不然看到罐子裡面漂浮的那一層白白的黴,實在讓我很難把東西吞下去啊.雖然泡菜應該本來就是發酵/發霉過的產物,但此黴非彼黴吧(至少我是這麼認為啦).但土人的字典裡根本沒有東西發霉後就不能吃的概念,之前就有土朋友跟我爭論,他覺得發霉的番茄醬只要挖掉變白的部分,其他部分還是可以繼續吃,而且他繼續強調番茄醬不可能壞掉(這什麼邏輯ㄚ?!).是啦,大家都覺得沒問題,唯一食不下嚥的只有我一個了.
所以同理可證,蔬果壞掉的部位切掉就是了,其他部位他們繼續吃,在台灣,很多專家學者又要皺眉頭了,他們會告訴你有些發黴爛掉的蔬果是不能吃的,但在這裡,誰理你ㄚ?!
有一次,我在冰箱發現幾顆已經爛掉一大半的小蘋果,想說大概是放久了壞掉的,就直接給它丟進垃圾桶.後來有天鄉村太太的父母來訪,帶了一些自種的蔬果當伴手禮,其中就有一袋蘋果跟一袋某種梨子,但特色是都是又小又爛到不行的(我很懷疑其實都是從樹上掉到地上再撿起來的那種).沒事帶這種爛掉的水果當伴手禮,太沒誠意了吧,我心想.結果我就看到鄉村太太把爛掉的部位切掉(其實所剩也不多),其他部位留下來熬蘋果甜湯,這我也是吃了兩口就不敢再吃了.後來我看那一大鍋其實也多半進了垃圾桶.誰吃得了那麼多蘋果甜湯ㄚ?還不如做成果醬可能還實際點(也比較看不到爛的部位一點).
爛掉的水果繼續吃也就算了,但有次當我看到一些他們拿來炸薯條或做煎餅的馬鈴薯時,就不只想尖叫,而是想直接昏到算了.那那那些馬鈴薯不但都長芽了,而且還不只是一點點芽,是都快長成另一株馬鈴薯的大芽(好吧,我是誇張了點,但也只是稍微誇張).在台灣,不敢說全部的人,但我想大部分人(不是嗎?!)應該都知道長芽的馬鈴薯是有毒的吧,但他們連這個都能吃下去,這我也佩服他們了.我也不認為他們是明知故犯,而是他們根本不知道有這回事.要告訴他們嗎?他們會相信嗎?我幾番考慮,最後還是選擇不說了,只是會偶爾不小心偷偷把長了大芽的那些馬鈴薯丟掉,或根本不太吃炸薯條或馬鈴薯煎餅了,但也還好其實並不是他們所有的馬鈴薯都長了芽,而是少部分幾顆放太久了的.
望穿秋水
以前去歐洲時就發現,某些南歐國家(義大利西班牙等)晚餐吃得很晚,每天大概九點多才要開始吃飯,而且一吃好幾個小時.以前沒特別想為什麼,只當是他們的特殊習慣.但後來發現連土耳其這裡竟然也有這種狀況,而且在夏天特別嚴重,這才聯想到,他們晚餐吃得晚大概跟夏天的白天特別長有關係.
這裡夏天大概要近九點才天黑,所以也許這也是他們覺得該吃晚餐的時候,這讓我這個習慣最晚六七點吃晚餐的人覺得特別辛苦啊.台灣人雖然也有些人吃得晚,卻一般都是特例或沒有選擇的結果,但在這裡,這似乎變成常態(至少在鄉村這一家是如此).早上九點多吃早餐,午餐大概一點左右,相隔其實不到幾個小時(大約四個小時左右),但晚餐有時要到九點多十點多才看得到,間距就要兩倍以上(八個小時左右),所以叫人如何忍受啊?歐洲人至少午餐吃得晚又吃得久,所以感覺晚餐就沒那麼遙不可及,但土人可不一樣,一餐沒幾分鐘就解決了,所以感覺等待的時間要更久.
以前自己住沒差,要吃多少要什麼時候吃都是自己高興就好,但跟人家一起住總不能六七點就跟人家說我要吃晚餐吧?!而且不是自己家總不能隨時冰箱打開就拿東西出來吃吧,所以我只能癡癡的等,望穿秋水的等,等那看似永遠不會出現的晚餐.後來我學乖了,要嘛自己儲備乾糧,要嘛拿無所不在的麵包解飢,至少不會讓自己餓到頭昏眼花.我覺得奇怪的是,土人自己都不會覺得餓嗎?有些人可能肚子裡存了不少油脂沒那麼快餓,但我發現其他幾個年輕人也都到下午就喊餓,到處找東西吃,所以應該不是只有我一人有這個問題啊.後來有個朋友看不過去了,乾脆直接去找鄉村一家溝通,要他們每天晚上提早餵食我這個容易餓的動物(他們大概覺得我這個外國人真的是很難搞ㄚ).
所以現在大家總算知道為什麼在其他土人繼續增進腰圍時,我反而能一直維持身材的道理,雖然某處的電子磅秤說我的體重比我自己的磅秤量的要多兩公斤,但我決定只相信我自己的磅秤(逃避現實?!).不是他們要故意讓我挨餓,也不是我真的在減肥,而是我的某些心理障礙還沒辦法克服ㄚ(不過話說回來,該克服的是我嗎?!).不過,奇怪的是,在這裡吃了一年土人的食物,腸胃完全沒問題,但真的回台灣度假,反而經常性腸胃不適,水土不服(是我吃太多了嗎?還是台灣的食物真的比較毒ㄚ?).
但像我之前所說的,這些只是我個人觀察,也只是一個家庭(或少數朋友)的飲食習慣,並不能代表所有土人,而且,有些事情並不是我說了算,所以即使我有各種驚嚇,但多數時候我選擇不去糾正他們,不然他們大概會永遠會記得,那個曾經住在我們家的台灣人跟我們說這個不能吃,那個也有毒.對他們來說,有時也許是積習難改,有時可以說無知也是一種幸福吧,至少他們都不會一面吃,一面怕東怕西,又一面抱怨自己太肥.在台灣,情況可能是完全相反,大家吃東西都過度小心翼翼,怕這個農藥太多,怕那個太多不明添加物(好像也都是事實),又怕那個太油太鹹太甜人太肥,顧忌一大堆,最後其實也不見得就吃得比較健康或比較快樂.我個人認為,他們的毒也許在某些食物本身,我們的毒卻在人心,最後是誰比較健康比較快樂我覺得還很難下定論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