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9的文章

無所不泡的土式泡菜 Turkish Turşu

圖片
第一次看到土式泡菜是在幾年前一個伊斯坦堡齋戒月的臨時市集.那時看到瓶瓶罐罐裡的泡菜排成一排甚是美麗,但仔細一看內容,才大吃一驚,蝦密啊?! 台灣的泡菜一般來說醃的都是高麗菜,白蘿蔔,紅蘿蔔,小黃瓜之類的蔬菜;韓式泡菜似乎多以白菜為主,其他蔬菜為輔.日式泡菜呢好像也滿多樣化的,但其實都還不到會令人驚艷/嚇的地步. 但土式泡菜在內容物這點就可以說是打遍天下無敵手了.基本上,他們幾乎沒有什麼不能拿來泡的--除了我們比較常見的高麗菜,紅蘿蔔,小黃瓜,辣椒,蒜頭等,土人甚至還可以泡各種一般我們不會拿來做成泡菜的蔬菜水果,例如秋葵,番茄,香蕉,水梨,蘋果,櫻桃或奇異果等,他們甚至連西瓜或玉米這種都能拿來醃(也太強了吧). 我想台灣人打死都不會相信這些我們平常吃的水果也能拿來做成泡菜吧,至於有沒有必要醃這些東西倒是另一個問題.如果仔細看相片,我想大家也許還能找出更多奇怪的醃漬物,例如雞蛋就是一例.聽說土人的邏輯是只要是土裡長出來的東西就可以拿來醃(還真是寬鬆的標準ㄚ),但話又說回來,雞蛋是土裡長出來的東西嗎?! 我想這些泡菜好不好吃見仁見智,但就賣相來說就絕對打贏其他國家的泡菜.不管是罐裝的,還是市場裡用桶裝的,土式泡菜都很有特色,顏色鮮艷漂亮不說,內容物也超級豐富有趣,絕對吸人眼球,也讓人想每樣都拿來嚐嚐看. 以前我一直好奇他們是如何醃泡菜的,想說一定是門高深的學問.曾有個土朋友告訴我他小時候有看過他祖母在醃泡菜,他說並不難. 是嗎?我是超級感興趣也很想學,但一直就沒機會看到過程,只見過成品.一直到我搬到土耳其鄉下,跟鄉村一家生活,這才親眼見識到土人是如何醃製這些泡菜的.而且是阿嬤親自示範,我想說這下一定夠道地,夠傳統,所以我拿著相機乖乖在旁邊紀錄每個步驟: 首先,她們把要醃的蔬菜,例如青椒辣椒高麗菜茄子等都切成一口大小. z 然後,所有切好的菜統統被塞入大塑膠桶裡. 接下來,她們倒入一整桶的醋,淹過所有桶中的蔬菜. 下一步,在罐子最上面再倒入一大把一大把的鹽巴. 最後,把罐子的蓋子蓋起來,搖一搖,然後就放著等個兩三天後入味後就可以吃了. ㄚ咧,就這樣?!看了這個過程,我的下巴差點沒掉下來. 我還以為醃泡菜有多難呢,她們竟然在一分鐘(不包括切菜)內就搞定了,而且加入桶中的醋啊,鹽啊從頭到尾也沒被測量過份量,完全是她們靠經驗

夢中的橄欖樹(二)--橄欖油篇 Olive Oil

圖片
本來以為住在橄欖產地可以理所當然的頂級橄欖油給他喝到飽,養生加美容,結果我又錯了!這裡橄欖油是很多啦,但跟我想像的完全不一樣. 夢中的橄欖樹(夢想的夢)是不是要變成夢中的橄欖油了(作夢的夢)? 這下,還要喝嗎?! 去年橄欖產季剛開始時,本來以為那些被採購的橄欖是要拿去榨橄欖油的,想說這下我可以弄到很多頂級橄欖油了.後來才發現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那些橄欖原來全都是要拿去做成早餐吃的醃橄欖的. 但我一直不解的是,這裡家家戶戶門口賣的那些橄欖油又是哪來的?而且每家餐廳/家庭用/倒橄欖油的樣子像是油根本不用錢的一樣. 直到後來有一天突然聽到朋友要送一批被淘汰的橄欖去橄欖油工廠榨油,我大樂,馬上表明要跟. 這可是我肖想很久的研究機會ㄚ. 到了附近的橄欖油工廠(真的只距離不到一公里),就看到外頭排了一堆人.沒辦法,橄欖產季,所以很多住在附近的居民都送了自家橄欖要來榨油. 這只能算是小型的社區型榨油工廠(聽說附近就有四五家),所以會來這裡的榨油的多是當地的居民和小農.聽說忙的時候,要榨油還得先預約時間,可能有時甚至要排到三更半夜.不過因為橄欖產季就這麼短短一兩個月,所以這個生意頂多也只做短短的兩三個月,然後就要休息個大半年以上,所以短時間內忙一點我想他們大概不會介意. 機器轟隆隆的聲音讓人還沒踏進工廠就可以感覺到它驚人的力量. 首先,一大袋一大袋的橄欖會被先倒入機器下方的凹槽,然後經由輸送帶被送上清洗區,經過翻滾清洗一番後接著就送進絞碎區. 絞到極碎後橄欖就被送入加溫機,經過一道又一道超高溫攪拌加熱後,最後又經過去渣過濾. 一道一道手續過後,最終,現榨橄欖油就產生了. 整個過程大概四五十分鐘就可以完成,牆上顯示的數字是代表排隊的號碼. 剛榨好的油呈鮮綠色,跟我平常看到的黃色油不同. 我問朋友,他說剛榨出來的油多半是綠色的,之後慢慢沉澱後上面的油就會變成黃色的. 顧客現嚐一口現榨出來的油 榨好的油被放進各人自己帶來的大型容器中運走,之後再分裝販賣或家庭使用. 一個搞定了,下一個. 工廠榨油的價格怎麼算呢? 我問朋友. 他解釋,基本上,這裡送橄欖來榨油是不收費的,榨油廠會直接拿走你所榨出油的十分之一當酬勞,然後他們再把那些油拿去賣.

土式雪花冰的真相 Kar şerbeti

圖片
台灣不缺賣冰的,也標榜有各種不同的冰品,花樣之多可以說舉世無雙,但今天,我才真正知道跟土人一比,台灣還是輸了. 為什麼呢?台灣怎麼可能輸給土人?!你可能會問. 就讓我慢慢來解開這個謎題. 之前我就多次介紹過這個土式手打冰沙,我也以為我對它有相當的瞭解跟研究了. 基本上,這是完全手動的土式刨冰,從開始的碎冰,用力敲磨成更細的碎冰,然後加上各種不同口味的水果糖漿(葡萄桑葚檸檬或其他,都還算滿天然的,跟台灣那種色素糖漿有所不同),然後繼續敲打研磨一番,然後盛杯,最後再用糖漿裝飾出繽紛的色彩. 當然不是每個賣冰人都會把它弄成彩色的(某土人很自傲的說他還能做成三色的),一般我看到的多半只有一個顏色(某土人繼續自誇他做的雪花冰是任何人都比不上的).是嗎?我看不就是拿著一根木槌拼命敲打而已,這我也會啊! 這個冰的正式名稱叫 Kar şerbeti,從土文直翻過來也就是雪冰的意思,聽起來是不是還挺浪漫的? 這個雪花冰一杯差不多兩三里拉(現今匯率換算起來大約十幾塊台幣),只是簡單到不行的冰沙,除了糖漿外就什麼料都沒有了(跟台灣的剉冰實在不能比),但在夏日,這可是土耳其最清涼最消暑的傳統冰品了. 夏天到了,我工作的茶館也開始賣起這個雪花冰,我之前還在想是不是乾脆從台灣弄一台刨冰機來,省時又省力,而且在這裡絕對沒其他人會有相同的設備.保證會紅. 不過那是我自己的想像,家庭用刨冰機可能有點不切實際,弄沒兩碗就會沒冰了.專業用的刨冰機一台要好幾萬塊而且至少一二十公斤重,有點難搬過來吧. 但即使台灣的專業刨冰機我看大概也很難應付太多人的份量.我看過某土人為了村里的大聚餐,一次得做出足足可供上千人吃的雪花冰份量,那可是不得了的壯觀場面,也難怪他後來直抱怨手痠. 其實我也試過自己下場,發現那個敲打的木槌其實不太符合人體工學(至少不符合我的),敲沒幾下我就覺得手快扭到了,果然沒有看來那麼容易. 後來又想想,手打的雖然土了點,原始了點,但卻也是這個冰的最大特色,拿掉了這個其實就只剩下冰了. 冰就是冰,還能有什麼特別的?! 我是這麼以為的,但我又錯了. 幾天下來,看朋友大約每兩天就得從賣冰的那裏訂一大布袋的冰. 我一直不了解他們奇怪的保存方法.他們從來不把冰直接放在冰庫裡保存(也許是因為沒有足夠大的冰庫),而是直接放在室溫下(後來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