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11月, 2024的文章

鄂圖曼風滿滿的阿爾巴尼亞 <巴爾幹之旅一>

圖片
前言 說真的,我以前每年都要出國,每年都要去新的國家探險的心情似乎在長住土耳其後反而有了改變,大概是覺得每天已經都在度假中,不需要再特別出國度假去了吧.所以近幾年來反而都比較專注在玩遍土耳其,而不是往其他國家跑. 上個月跟兩個朋友到巴爾幹半島玩了幾個禮拜,說實在,這些國家根本就是土耳其的鄰居,從伊斯坦堡算,只要飛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甚至比某些土耳其國內線還短程,機票也相對便宜,幾千塊台幣就有了. 決定去巴爾幹半島看看也是因為以前西南中歐國家都玩遍了,但東歐卻一直沒去,為什麼呢?不開玩笑,有些東歐國家甚至在我小時候根本還不存在.有些則是共產國家,要申請簽證困難重重,因此相對來說到訪機會少了許多. 但近年來由於國際地理政治環境大有改變,因此台灣人要到東歐或巴爾幹半島國家容易許多,這次走了六個國家也只有塞爾維亞需要簽證,其他國家完全不需要,拿著台灣護照就可以毫無障礙走透透. 本來想一次分享旅程和照片,卻發現根本不可能也不太實際,決定挑幾個重點介紹一下就好,免得資訊量太大,照片太多.也敬請大家期待之後的分享. <鄂圖曼風滿滿的阿爾巴尼亞> 第一個介紹的也是這次旅程的最後一站--阿爾巴尼亞.說真的,台灣人有多少人真的到過阿爾巴尼亞?路上隨便找個人問,大概很多人會誤以為阿爾巴尼亞在非洲還是什麼的,我相信更是很少人會將阿爾巴尼亞列入人生旅遊清單中吧. 真的是一個不太有存在感的東歐小國ㄚ(面積28,748平方公里,比台灣還小). 這次在阿爾巴尼亞晃了幾天後,最大的感想是,土耳其人來這裡大概會以為回到家了.因為這個國家真的受到鄂圖曼的影響太深遠,也難怪啦,曾經被鄂圖曼帝國統治了五百年之久,要不受影響都很難,所以進入某些阿爾巴尼亞的老城,真的會讓人有一秒回到土耳其的錯覺.連土人們自己看了照片,也會發出"這就像我們哪個城市"之類的驚嘆. 但讓我對阿爾巴尼亞這個國家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其實不是他們的鄂圖曼風,而是他們的海關. 剛進阿爾巴尼亞時我們走的是陸路,邊境海關人員看到我們的台灣護照就很興奮,大聲喊出台灣比中國強之類的話,然後連打開檢查都沒有就將護照遞回給我們--歡迎到阿爾巴尼亞! 我們那時只覺得超有趣,這可以算是我們一路上碰到最快速最熱情的通關經驗了. 但真正驚喜發生在我在 Tirana 機場要搭機回土耳其的時候.那時我剛走到隊伍前面,正要等著過海關,不小心瞄到旁邊自動通關閘口上面的看板列

金色夕陽中的培拉斯特(Perast) <巴爾幹之旅二>

圖片
  培拉斯特(Perast) 是黑山共和國的一個靠海小村落,特色是古典,悠閒,和美麗.這個村落真的不大,靠海的馬路就是村落裡最熱鬧的大街,從這頭走到那頭再從那頭走到這頭走快點大概也不用半小時.但對想要放鬆的度假人來說,這個有著古法國或義大利古典風格的精緻小村真的特別吸引人(至少我超愛的).可以想像自己租個面海的房間,就這麼翹著腳,拿杯咖啡,悠閒的看著窗外時光緩緩流逝...... 人生,就該浪費在美好的事物上. 聖母岩(Our Lady of the Rocks)是培拉斯特海灣內的 兩個小島之一,另外一個是聖喬治島(Sveti Đorđe),但沒對外開放. 聖喬治島是個天然島,聖母岩島則是個用大石和塞滿石頭的老舊船隻所堆砌出來的一個人造島.島上最重要的建築物就是天主教聖母教堂. 我們原本沒特別計畫要上聖母岩島參觀,但在大街閒晃時,不經意聽到旁邊船家招呼搭船上島來回只要五歐元,決定不去白不去,趕忙跳上船.不到幾百公尺的距離當然坐船也不用五分鐘.駕船的小弟給了我們20分鐘遊島後就回頭接另一批遊客了(果然很好賺 ). 根據傳說,這個聖母岩小島是數百年來由當地海員為了遵守一個古老的承諾而建造的,在1452 年的七月二十二日,有海員在海上的某大石上發現了一聖母和聖子的聖像畫.平安返航後,他們先在海灣內立了顆大石,之後,小島逐漸成形,即使到現在,當地依舊有投石入海的傳統.每年七月二十二日的日落時分,當地會舉行一個叫 fašinada 的活動,居民會坐上船,然後將石頭投入海中,大概以前小島也就是這麼越變越大的吧. 第一座教堂在1452 年建造完成,原先為塞爾維亞東正教教堂,後來羅馬天主教會接管了教堂,並在 1632 年改建成現今的教堂.1722年,聖母教堂又歷經一次大整修. 我們在小島上拍照拍得不亦樂乎,但島也只有那麼一丁點大,很快就繞完一圈.教堂這時已經關門,所以也沒機會進去參觀,只趁有人闖入時偷偷在門口往裡面瞄了一眼. 回程時,開船小弟遵守承諾帶著我們繞了一旁也是很有特色的聖喬治島一圈,又多了好幾張美照. 離去前,依依不捨地回首再看一眼培拉斯特在金色夕陽餘暉下的美麗剪影.默默在心中跟自己承諾,有一天我會再回來的,Perast,!